© Henri Cartier-Bresson丨Magnum Photo
首先,从布列松那张“Behind the Gare St. Lazare, 1932”上图开始。
布列松最初拍下这个场景时,左侧被栅栏遮挡了,形成了一列模糊的阴影(下图)他在那个瞬间就决定要裁去这部分,之后的打印都按照裁切后的样子进行。裁切使得画面的干扰元素被排除在外,让视线更聚焦于眼前发生的事件本身。
SCRAPBOOK (剪贴簿)内页翻拍
类似的构图调整也能在布列松的另一张照片“Livorno, Italy, 1932”下图中看到。布列松当时走在街上,看到一个站在门口读报的人,脸正巧被打结的帘子挡住了。他拍下了一张,后来又凑近了两步,舍弃了一些判定具体位置、环境、身份的元素,如地面、椅子和一部分背景,更聚焦于人的身体上。他之后更偏向选择下图二右边那张照片。
© Henri Cartier-Bresson丨Magnum Photo
SCRAPBOOK 内页翻拍
可以看到,布列松十分在意画面信息的有效性,并且会精确地告诉观众他想说的,去除他认为“多余”的部分。“Livorno, Italy, 1932”里,布列松并没有选择拍后裁切,他于在场时就决定重新调整。这里可以发现,尽管所有瞬间都是独一无二的,但由于读报人相对静态的情况,使得布列松有了再次调整的机会。
他对画面的趣味和故事性有着特别的偏好。在“Callejón of the Valencia Arena, 1933”下图这张照片里,眼镜片正好出现的反光构成了一个独眼监视者的严肃形象,背景里,焦外隐约探身而出的人则预示着可能的发展。 SCRAPBOOK 里显示,布列松当时连拍了很多张,连续的影像构建了叙事。布列松最后选择的照片里,监视者、小窗框和门框位置都处于较为舒适的视觉点上,构图更平稳,同时留给观众适当的想象空间。其他几张则很少被人所知。
© Henri Cartier-Bresson丨Magnum Photo
SCRAPBOOK 内页翻拍
在“Seville, Spain, 1933”下图的一系列底片里,布列松在西班牙一处废墙前把镜头对准了玩耍的孩子,他用横幅和竖幅不断调整拍摄。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布列松早年少数被摄对象清晰地表现出意识到拍摄者存在,并为他摆出各种姿态的照片。最后选择的一张照片里,每个孩子占据合适的位置,使画面向内的关系产生一定的秩序。他没有选择一些太过混乱,或是明显夸张表演的照片。
© Henri Cartier-Bresson丨Magnum Photo
SCRAPBOOK 内页翻拍
另一张照片“Spain, 1933”下图里,布列松拍下了门栏后的父亲和孩子。单看这张,很容易觉得布列松抓住了两人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一瞬。但看到 SCRAPBOOK 中的其他底片打印照,你会得出一段不一样的故事。父亲似乎是假装不去用眼神回应镜头,孩子时而四处张望,时而看着镜头,变幻莫测,直到母亲出现,父亲才瞥来一眼。布列松之后用竖幅框下三人,女主人落落大方和男人的紧绷状态形成了对比。但最终,布列松还是更偏向于选择元素简单,且人物沉浸在自己状态中的瞬间。
© Henri Cartier-Bresson丨Magnum Photo
SCRAPBOOK 内页翻拍
事实上,布列松那广为人知的理念“决定性瞬间”一定程度出自他年轻时的兴趣和特长—打猎。1930年,布列松服兵役期间曾因没有狩猎许可证打猎被软禁;1932年,他远赴殖民地科特迪瓦冒险,在,布列松也曾以打猎为生。某种程度上,“寻找猎物”的感觉引领了他之后的摄影观念。
SCRAPBOOK
SCRAPBOOK(剪贴簿)是 Thames & Hudson 出版的一本摄影书。二战期间,MoMA曾误认为布列松在二战中去世,准备为其举办回顾展。得知他仍后,MoMA 决定继续举办一场关于他的展览。1946年,布列松带着300余张照片来到纽约,他买了一本剪贴簿,把照片贴在上面,给了MoMA的策展人。 SCRAPBOOK是半个世纪后重新整理修复的版本,这些图像现在已经成为纪念性的收藏品。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Henri Cartier-Bresson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8月22日—2004年8月3日)是一位摄影师,他开创了街头摄影的先河,提倡摄影应捕捉决定性的时刻。1947年,布列松与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等人成立了玛格南图片社。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照片
相片又称照片,是从摄影得出来的图像,由感光纸张收集光子而产生出来的。
选择
我们每天都被五花八门的广告和巧舌如簧的营销人员搞得晕头转向;被时尚潮流牵着鼻子走,信用卡严重透支;苦苦挣扎于数不清的经济新闻和理财建议中,投资收益一塌糊涂;买来一本又一本自助类书籍,指望从中学会塑身美容、自信成功、好人缘的技巧,却让自己更加焦虑。从中可以看出,我们每个人都为选择所累。
[人物] 编辑:小狐01-18
咬米是大家所喜欢的一位网红,一直以来都以金色短发、好身材高颜值的形象示人,加上拍摄的短都比较有趣,所以短短时间就拥有了上千万粉丝。而因为咬米拍摄的一些有趣内容都是发生在网吧,加上以前她是的身份,所以一 查看全文>>
[生活方式] 编辑:小狐03-04
小伙伴们有没有这样的时候?和闺蜜一起去拍照,拍的时候高高兴兴。觉得自己是最美小仙女。但拿到照片后…为什么照片里别人是颜值+100,就我颜值-100?为什么别人那么显瘦,就我显胖?可能就是因为别人有些你 查看全文>>
[人物] 编辑:小狐01-18
参考网1月18日报道(文/爱丽丝·雷博)32岁的若纳唐·于德-迪福斯犹豫了很久才决定写这封信。“亲爱的瓦尼娜,”他这样称呼他的高中老师,语气是从未有过的亲近,“或许您不记得我了,但我始终清楚地记得,您 查看全文>>
[生活方式] 编辑:小狐03-20
仿佛不久前才作别冬日的校园而如今不知不觉,已是草长莺飞的时节当时间回溯到离开学校的那天你的记忆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当你离开校园时手机里最后一张照片记录下来的瞬间吧!你是否还记得考试周的 查看全文>>
[美容] 编辑:小狐01-18
晚上好鸭小可爱们!芽芽今天又带着时尚时尚最时尚的干货来啦~最近芽芽在欣赏美女时发现了一个趋势,现在的小花们对于眼妆都在追求“简而精”的风格。卷翘的睫毛搭配若有似无的眼影,只画内眼线甚至不画都可以!这! 查看全文>>
[时尚] 编辑:小优01-18
从古至今,时代的不断演变,服饰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从唐朝的华丽到明朝的雍容典雅,以及清朝的秀气和民国的古典风格。无论时代怎么变化,旗袍一直都被认为是中国女性的传统服饰,也被大家称呼为是中国的国粹,不仅 查看全文>>